搜索

基地动态

朝阳区举办第35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集善乐业残健融合数字化就业(朝阳)基地正式启动
发布时间:


5月16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第35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活动暨“融合共享 携手同行”北京文化旅游志愿服务助残日主题活动在京举行。活动由北京市文化馆、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朝阳区宣传文化中心、朝阳区残疾人联合会等单位主办。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钟爱民,市残联一级巡视员欧玲,朝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红伟,朝阳区政府副区长曲大成,区武装部大校政治委员周青绪,市委社工部五处处长邢桂丽,中国文化馆协会舞蹈委员会主任、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巍,市残联康复部主任刘洋,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项目副研究员李莉,北京市民政工业总公司党委书记沈永刚等数十位领导出席,与残疾人代表、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百余人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新华网、央视频、中国残疾人杂志社、北京电视台、数字文化馆、朝阳融媒体等媒体进行了活动现场报道。

此次活动分为“赏·文体表演”、“感·科技赋能”、“品·文创市集”、“享·非遗体验”、“观·集善乐业”五个篇章,通过紧盯健康助残、推进环境助残、强化阵地助残、延伸法治助残、推动文化助残、加强志愿助残、探索科技助残“七大板块”,动员全区党政机关、人大政协、社会群团、企事业单位、助残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就业帮扶、健康义诊、非遗体验、法律咨询、心理服务等活动,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活动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钟爱民,朝阳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于建国共同揭牌“集善乐业”残健融合数字化就业(朝阳)基地。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教育就业部主任张昊进行讲话,并表示集善乐业项目已形成可复制的"数字包容发展"经验:以数字技术消弭身体差异,以平台经济重构就业形态,以协同创新激活人力资本。此次朝阳基地的启用不仅是残疾人共享数字红利的生动实践,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残疾人发展道路的创新诠释。

据悉,该基地为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资助的第十个集善乐业项目基地,是首个以3D打印+AI建模为核心的科技赋能型残障就业基地。不仅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乐业项目在全国首个落地一线城市的残疾人数字化就业示范窗口,同时也是朝阳区乃至北京市探索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创新实践平台。基地经过两年的筹备与反复沟通论证,现设有3D打印培训区、建模设计区、小批量生产区及多功能直播间,配备高性能计算机、3D打印机、专业直播设备等硬件设施,总面积200余平方米。目前,首期残疾人AI建模+3D打印技能培训班正在火热进行中,计划年内培训近百名残疾人学员,并推动其进入3D打印定制领域就业。

活动现场,参训残疾人学员演示了利用AI进行3D建模并打印的全过程,直观展现此次3D打印数字技能培训成果。一位参与培训的残障学员激动的向记者表示:“在这里,我不仅掌握了未来职业的‘金钥匙’,更真切感受到科技赋予的平等发展机遇。”

现场,北京老门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哇嘶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北京迷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爱心单位获荣誉嘉许,市残联康复部主任刘洋,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段成钢,市文化馆副馆长张巍,区宣传文化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马骏为爱心单位赠送致谢状。其中,北京老门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为集善乐业朝阳基地捐赠十万元善款,用于基地设备采购与基础建设;北京哇嘶嗒科技有限公司为基地捐赠价值14余万元的235个AI建模账号和5 台3D 打印机,用于支持基地开展3D建模及打印培训和在朝阳区温馨家园设立社区3D AI 建模体验站。

未来,“集善乐业”朝阳基地将作为残疾人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浪潮的桥头堡,持续为残障群体开展数字化就业赋能。正如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张昊主任在讲话中所展望的那样:“让每位残疾人都能通过数字技术突破物理限制,在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赛道实现人生价值。”


首页

电话

地址